還沒到最困難的時侯

就要到超高齡社會,以後就是滿街都是老人,每5個人就有一個老人.

不知不覺照顧我媽已很多年,也不算照顧, 應該是輔助.

看需要的情況,有時強度就多加一點,

當狀況不錯,那就自我管理,

我也可以得到休息,做其他事情.

所以是看情況.

情況會變化. 有的時候好,有時候卻要住院,

有時候還要出去玩,不一定.

我並沒有用長照2.0,

只有一些老人的搭車補助

也就這樣了.

照護有些技巧,還學的來.

各方面的重點,遇到問題,就相對應調整

必須與外界畫一條界線,

外界包括親友直系親屬...

要有一個限制.

何時不要來打擾?

何時會客見面?

何時出遊?

都要有個管理的範圍.

電話也不能亂接,手機也不能亂打。

但是並不是不能打,不能做,而是要適當管制.

什麼時候可以? 什麼時候不行?

什麼時候適合做什麼事情?

方方面面都要設計一些管理的機制.

還是可以正常生活.

食物也要有很多的調整,跟她的情況要相配合.

我媽的情況是比我爸幸運多了

當年長照法都還沒上路,相關的法規根本沒建制起來.

所以他就比較辛苦了,我們都沒有找到什麼適合的社會資源,可能也就幾百塊

都沒有什麼用,我覺得那些補助都是 一些大的規範並不能夠很精準的對於老人或家屬有些立竿見影的效果.

所以目前我沒有申請長照2.0任何支援

但是我心裡是有一些定見.

遇到情況的時候,把人立刻送到長照機構或是醫療院所, 讓專職的人處理. 等可以的時候,再送回來,支付費用.

長照,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 沒申請?

我覺得這個這個法規還是有它的局限性.

我們還不是一個完全福利的國家.

真正要解決這種高齡人口的問題,就是在某一個情況或是年紀以上,由政府的政策全部接手,年輕人才可以從照護的泥沼中解放出來,回去做他應該有的生產力工作.

把有生產力的人與需要照顧的人,徹底的分開來.

讓有生產力的人繼續的在社會上做產出

讓需要休養的人也得到政府的照顧.

我們的長照是一種半套式的, 也就是有它的局限性,

就是知道一些日照場所或是費用, 打算有需要的時候就送過去.

來來回回

長照應該是要國家全面接手,但是我們沒有長照全民保險,所以就是要靠自己或找些補助.

最困難的時候還應該還沒有到.

可是我現在已經很熟悉照護事務醫院的往來流程跟手續.

而且照護相關的知識,,找找資料也學的來.

正確的知識, 心態,加正確的方法,這些都比靠政策被動來救更有效.

老人獨自外出要小心 ,對老人是危險.

但是每天要有外出活動的時光,

所有的作息運作,我放了很多管理點,得以維持他正常的生活跟作息。

--

--